固态电池材料的组成
正极材料
• 高镍三元材料:如NCM811、NCA等,镍含量高可提升电池容量,钴能增强循环性能,
锰可提高安全性,是当前固态电池厂商的主流选择。
• 富锂锰基材料:具有高电压、高放电比容量的先天优势,理论克容量可达350mAh/g,
电压平台可达4.5V,成本较低、安全性好。
负极材料
• 石墨基负极:工艺成熟、成本低,体积膨胀率低,约10%-15%,适配半固态电池体系,
但能量密度较低,理论比容量372mAh/g。
• 硅基负极:包括硅碳负极和硅氧负极,硅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/g,可显著提升电
池能量密度,但体积膨胀率高,需通过预锂化、CVD气相沉积技术等优化结构稳定性。
• 金属锂负极:理论比容量为3860mAh/g,是全固态电池的理想选择,但存在锂枝晶生长、
界面钝化等安全问题。
固态电解质材料
• 氧化物电解质:分为NASICON型、钙钛矿型、石榴石型等,具备良好的机械稳定性、化
学稳定性以及较大的电化学窗口,但离子电导率相对硫化物较低。
• 硫化物电解质:以锂和硫为主要成分,可由磷、硅、锗或卤化物等元素补充,具有较高
的电导率,柔软性和可塑性好,易于加工,但与氧气接触后易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。
• 聚合物电解质:常用的聚合物基质是聚氧化乙烯(PEO),优势在于成本、加工方面以及
材料的灵活性,但在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不足,通常需在较高温度下运行。
• 卤化物电解质:含有卤原子,可分为与第3族元素、第13族元素以及二价金属形成的卤化
物三类,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灵活性,与电极的界面稳定性较好,但加工过程中对水分敏感,
离子电导率较低,商业化处于初期。